湛江治疗不孕的医院哪个好,湛江不孕不育医院哪家最好
何镜堂、罗锡文、林伟秋、马隆龙、孙珍、罗青文、陈彩蓉、匡铭、黎毅敏、张新长、纪红兵、杜海明、邱健行、沈洁、程斌、周永言、赵奋成、曾超峰、李裕壮、朱波峰等20人荣获2021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7月8日,广东省科协介绍了2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20位科技工作者7成来自广州,他们中既有年过花甲的院士专家,也有刚进入科技队伍不久的青年才俊;既有长期默默坚持基础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也有孜孜不倦推动科技经济融合的企业家。
省科协有关领导介绍,这些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无惧困难,艰苦奋斗,深入一线。他们为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瓶颈制约、攻克重大科技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服务民生福祉、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广泛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
以下是2021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入选者的故事。
1、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用作品记录时代,向世界发出中国建筑最强音
他提出注重总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为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中国工程院2010年光华工程科技奖、国际设计艺术终身成就奖等大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以及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19年获评“最美奋斗者”。
2、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筑梦无人农场,为现代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从农机1.0时代到农机4.0时代,罗锡文是新中国农机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作为我国农业工程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从事农业工程科研、推广和教学50年,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农业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曾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
“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耕牛退休,铁牛下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就是我的梦想。”为了改变落后的种植方式,罗锡文带领团队研发出可均匀播种、播量可控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发明了水稻精量水穴直播机和水稻精量旱穴直播机两大类共15种机型;成功研究了无人驾驶旋耕机和无人驾驶主从导航旋耕机。“大力推进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是我的使命,也是我们中国农机人的使命!”
3、潮州市饶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林伟秋:情系三农,扎根基层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在做好农业技术攻关的同时,林伟秋更致力于推进农村科普工作,举办茶叶科技新成果和茶叶实用技术等培训班,做到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根据生产需要,有计划地深入到乡村进行“坐诊把脉”,当地群众称他为茶叶的“赤脚医生”。
4、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研究员马隆龙:践行绿色发展,矢志不渝躬耕可再生能源
对于马隆龙而言,为祖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突破奉献所有,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珍:探秘深海地质,逐梦海洋科学前沿
“求知若渴,大智若愚”,这是孙珍对科学人生的追求。对于未来,她说道:“中国的海洋科学一定要走向全球,以科学问题为向导,以先进技术为引擎,以探索未来为己任”。
6、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湛江中心主任罗青文:立足种业,促进特色经济作物提质增效
7、清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陈彩蓉:攻克技术难关,助千户家庭实现“育儿梦”
她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卵巢低反应患者自然周期获卵率达到90%,实现了山区医院试管婴儿技术成功率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在陈彩蓉的带领下,清远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共实施了试管婴儿5千多周期,成功率稳定在50%以上,帮助千余个家庭实现了“育儿梦”,真正实现了让本地区广大不孕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和省级、国家级大医院同等水平的人类辅助生殖助孕技术的愿景。成果曾获清远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项;她也先后获评2017年“清远市最美医生”、“清远市道德模范”、“南粤好医生”,2018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19年“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和广东省“五一巾帼奖”等称号。
8、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匡铭:潜心肝癌诊治,筑梦精准医学
9、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黎毅敏:践行医者仁心,深耕重症医学临床科研一线
10、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张新长:致力授业解惑,推动地理信息科技创新
他在我国地理信息科技创新方面做出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曾被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等。在立德树人方面,他开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先河,获得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等15项教学成果奖励。他走进中小学课堂,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授科学知识;作为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他走遍省内中小乡镇,为科技成果服务乡村振兴奔波,为农业信息化技术,乡村振兴建设做了诸多公益社会服务。
11、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纪红兵:守正创新,助推石化技术成果转化
曾获“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丁颖科技奖”、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申请中国专利295项。创立惠州石油化工产业创新体系,建成科技创新园,创办特色工程硕士教育。他带领团队部署涵盖从轻烃绿色转化、高端精细化学品、智慧化工安全与应急、油气回收和废气治理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形成承接炼化一体化到提升精细化工率至关重要的石化中下游技术创新链,实现了一条基于产业链碳升值和碳循环闭环创新链。他积极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石化科普创作传播,在化学化工、环保、安全等领域积极组织贴近生活与民众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建设了化工科普网站和“大湾区化工科普”微信公众号。
12、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杜海明:勇于探索,实现“无人艇”技术新突破
13、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邱健行:悬壶济世,杏林健行六十载
他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求医者众多,年门诊量近万人次。主持的“血证系列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紫地合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研究”获卫生部中医药重大科研成果乙等奖,“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省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及省卫生战线科技先进工作者。总结“岭南脾胃病治疗二十法”,开创性提出“岭南湿热致病学说”,先后获得“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南粤最美中医” “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最美中医”等光荣称号。
14、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院长沈洁:改善医疗服务,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结合
她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甲亢难治性恶性突眼的临床及系列基础研究,率先开展直线加速器治疗甲亢恶性突眼,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在临床工作中,她是患者眼中的德艺双馨的好医生,坚持临床出发的科研,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推动临床问题的解决。曾先后主持国家、省、市各类科研基金课题近20项,发表专业论文近200篇。获得“军队医疗成果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曾获广东省“三八红旗手”、第二届广东医师奖等荣誉。在国内率先开展“院内-外血糖一体化管理”项目,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和探索新模式,2018年获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典型案例奖”,成为国家住院血糖管理培训示范基地, 2020年被评为“中国内分泌与糖尿病领域高学术影响力百强学者”。
15、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院长程斌:坚守初心,致力创建一流口腔医学学科
他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多次前往偏远地区开展对口帮扶;注重引育英才,精心培育学科队伍,为华南地区及我国口腔黏膜病学的学科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成果曾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也获评“白求恩式好医生”、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医师奖、岭南名医等多项荣誉。
16、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周永言:争当电网卫士,守护电力安全
17、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赵奋成:潜心选育松树良种, 兴林富民绿美南粤
他以湿地松、加勒比松、湿加松为研究对象,先后选育出高产良种19个,发表科研论文70多篇,取得科研成果11项。目前,湿地松、湿加松种子和苗木在广东及邻近省区推广造林1000多万亩,预计木材和松脂产值达1200亿元,加速了我国南方松树育种进程,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南方松树种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成效显著,赵奋成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南方主要松树脂材两用新种质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还荣获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8、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超峰:硬磕“工业母机”,突破高端数控机床技术垄断
2015年,曾超峰创立广东原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主打五轴联动及以上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技术服务。经过他与团队艰难的技术攻关,一台具有高速稳定性和运动精度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及其控制系统诞生,紧接着,八轴五联动激光复合加工设备、激光数控机床和五轴激光复合加工中心、高端数控系统等科研成骨相继诞生并成功应用,成功打破发达国家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技术垄断。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在汽车、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磨具/刀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9、广州天海翔航空科技公司董事长李裕壮:勇做追梦人,在蓝天碧海勇敢翱翔
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反复试验,在 50 度的高温下,在零下 20 度的低温里,在阵风 7 级的环境历经无数次可靠性试验试飞,无人机从第一代到目前的第七代,一直在迭代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突破。研发的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创造了国内航空界九个“第一”,填补了无人机领域多项空白,为推动高新装备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院长朱波峰:攻坚克难,铸法医物证之重器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龙锟、实习生 冯格格,通讯员 粤科协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赵小满